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 >> 红叶颂 >> 忆王瑛 >> 追忆怀念 >> 正文

学习王瑛,要做到三个“对得起”

来源: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:李长江浏览:34189次发布时间:2009-12-30 分享至:

    出生于四川省阿坝州的王瑛,自从1997年踏上南江这块红色的土地,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,她用的实际行动在短短47岁的人生路上活出了一个女人的美丽。王瑛生前是南江县的纪委书记,因病去世已经一年多了,可南江县的人民群众仍然对她念念不忘,她的声音始终在南江人民耳边萦绕,她美丽的英姿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。(12月28日 中国共产党新闻网)

  王瑛去世已经一年多了,可她在南江群众心中似乎从未离开过。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诗人臧克家在纪念鲁迅先生的一首诗《有的人》中写道的:“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;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。”作为一名党员干部,能在生前赢得尊重、身后赢得怀念、终生赢得爱戴,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感敬佩,那么,各级党员干部究竟该以怎么的态度对待工作、对待群众、对待自己呢?笔者以为,学习王瑛,就要在“三个对得起”上下功夫:

  要对得起肩负的职责。王瑛总爱说这样一句话,“我知道我得罪了很多人,但谁叫我是纪委书记,我没有得罪纪委书记这个称谓。”凭着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,王瑛顶住了来自各个方面指责声、怨恨声、谩骂声、威胁声,严格、严肃、严厉的查办所有经手的案件,让一个个违规、违纪、违法的党员干部得到了应有的惩处,为群众讨回了公道,为社会维护了正义,为南江创造了和谐。与此同时,王瑛又不把纪检工作仅仅局限于惩处,她曾说过:惩处不是我们的目的,教育和挽救干部才是我们的天职。”几年来,王瑛先后对50多名受过处分的党员干部进行了回访教育,并向县委推荐了5名成绩突出的干部,让他们重新走上领导岗位。作为党员干部,就应该像王瑛一样,把维护职责的纯洁性、庄严性、神圣性作为毕生的追求,敢于碰硬,与腐败势力斗争到底;敢于履责,与各种干扰周旋到底;敢于尽责,与消极影响拼搏到底,从而,以坚定的信念、坚决的态度、坚强的作为、坚韧的付出,将工作做到位,将职责落到实处。

  要对得起服务的群众。“万事民为先”是王瑛做人做事的一贯准则,她经常说:“只要我们心中有百姓,百姓心中就会有我们”。在她的努力下,“背二哥”(靠为行人背东西赚钱为生的农民工)住进了专门为开设的“农民工公寓”,房间里电视、热水一应俱全,每晚仅收5毛钱。从此,结束了多年来在街头露宿的日子。2007年,王瑛被表彰为“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”,上级奖励给她2万元,她却分文未动地叫工作人员存入专门账户,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。就在她最后一次到重庆治病之前,她还嘱咐身边工作人员,不管发生什么事,一定要代她给贫困生寄去生活费。“身怀爱民之心,恪守为民之责”,王瑛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,党员干部要把群众利益看的高于一切,把群众的呼声看的重于一切,把群众的期待看的大于一切,全力以赴的为群众谋利,不遗余力的保障群众安享幸福生活。

  要对得起从事的事业。事业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,一个优秀的干部必然是一个开创事业崭新局面的干部。比如,2002年8月,刚改任县纪委书记,王瑛就遇到因个别行政执法部门乱收费、乱罚款、乱检查导致3名外地客商撤资。为此,她带着“如何更好地为发展服务、如何纠正不正之风、营造良好经济发展软环境”3个问题,先后走访48个乡镇、工商等十多个相关县级部门和20多家企业,最后提出了在行政执法机关中开展最佳执法单位、最佳执法领导、最佳执法人员的“三最佳”评选活动。这一做法,促进了行政执法机关作风的转变,受到中央纪委、监察部的肯定,并在四川全省推广。在此基础上,她又在南江创新推行服务发展的“五个零”办法,受到了广大干群的好评。其实,干事创业就要有这样一种没有最好、只有更好的劲头,不安于现状,不满足于现在,以改革创新的精神,顶点定位,全力全速,不断把从事的事业推向新的更高的水平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中共南江县纪委 南江县监察委员会主办

信息报送邮箱:qfnj_mljj@163.com

蜀ICP备09027567号-1 川公网安备51192202000109号